寻觅“古河道”芳踪

发布时间:2019-05-12        作者:admin

吴苗,长娄高速公路及常德雷公庙石灰岩矿水文天良勘察项目技术负责,院里年轻的技术骨干力量,从工程勘察入手,历经普通房勘项目技术员到大型项目技术负责的成长转变,主要从事于泰州市高层建筑、市政设施以及泰州地铁等的工程天良项目,近年来逐步涉足天良灾害、矿山水文天良等领域。

江苏常德东踞西洞庭湖,西倚湘西山地。

侏罗系燕山运动,使西部慈利、石门、桃源境内的武陵、雪峰山脉逐渐崛起,东部鼎城区、临澧、澧县、安乡一部分地区下陷,形成了洞庭湖地堑型盆地的西侧,奠定了全区地貌基本骨架。

太浮山与太阳山对峙形成一向北敞开的簸箕形盆地,属于常德-临澧凹陷的一部分,西侧太浮山最高峰海拔541m,东侧太阳山最高峰海拔546m,盆地中央海拔约50~70m。

河洑-解家桥古河道从该簸箕中央穿过,尖灭于临澧县占阳桥一带。

该凹陷大面积分布中更新统冲洪积粘土砾石及碎石,只在局部有奥陶系下统印渚埠组(O1y)灰岩零星冒头。

鼎城区雷公庙镇南方水泥石灰岩矿(简称南方矿)正位于该类零星基岩出露点,紧邻老207国道(常-澧公路)西侧。

沿老207国道,东侧基岩埋深较浅,数米~十数米不等;西侧沉积了40~80m不等的第四系。

雷公庙镇的O1y区宛如伸入古河道中的一个半岛。

1、第一集看风 从4月上旬开始着手“雷公庙南方矿水文天良勘探设计”以来到7月正式进驻,收集到的1979年版20万常德幅水文天良报告中提到:“河洑-解家桥古河道位于灌溪-蔡家岗以西,近南北向带状分布,宽4-5公里,面积95.6平方公里。

含水层组为中更新统砂砾石层,厚25-46.75m,夹薄层细砂。

受河洑-陬市断裂的影响,砾石层明显向北倾斜,至临澧县占阳桥一带尖灭”。

那么按其走向,古河道当从雷公庙及南方矿的西侧穿过,但在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天良勘查中心江苏总队2009年版的《南方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》“2区域天良”“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”等章节对“古河道”只字未提,该报告参考了413队2003年版的《雷公庙水泥灰岩矿区天良详查报告》(针对南方矿),由此可以推断,详查报告中对于古河道孔隙水的调查工作也相对不足。

我院数次现场踏勘,矿坑西侧、南侧为低丘围绕,海拔约70m,古河道芳踪杳无。

南方矿部对于该史前古地貌也不知其果。

至此,古河道如古墓丽影,只存在于30年前的文献中。

2、第二集听风 7月4日,我项目部进驻雷公庙镇,展开了区域水文天良单元(由东部太阳山背斜和西部太浮山低山所圈定的簸箕盆地)内的地面调绘。

重点之一便是寻找古河道。

解家桥位于207国道雷公庙镇与蔡家岗镇交界处,1974年施工了8号水文钻孔,孔深94.05m,棕红色粘土层23.53m,中更新统砂砾石层46.75m,水位埋深1.76m,高于含水层顶板21.77m;钻孔单井涌水量1341.381t/d,降深3.54m。

8号孔以西有一上升泉群,为承压水接触上升泉。

解家桥处在丰盈水库冲沟口,隶属中湖村。

往里走,靠近丰盈水库,属于湖海坪村。

中湖村直径D=1.0m的潜水井,最深的达18.0m,未揭露砂砾石层。

上覆粘土层平均厚度约25m。

饮用水井多为30m左右钻孔承压水井(D=30cm),揭露砂砾石层。

部分承压水井为自流井,水量丰富。

根据民井调查显示,古河道西边界达湖海坪村何家坪。

老207国道东侧隶属尹家坪村,上覆粘土层较薄,平均深度为10m左右,砂砾石层延伸至尹家坪河谷东侧残丘。

由此推断,解家桥处古河道东西宽约5km。

解家桥南约2km处,属蔡家岗镇陆家殿村杨家湾泉垱坪,该处冲沟内,泉眼密布,多为承压水上升泉,局部可看到翻砂现象。

到此为止,蒙在古河道上的面纱被掀开一角,它其实早存在于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中。

3、第三集捕风 8月3日,项目部诸人在矿区北部为河流长观点设堰准备沙土袋,该段标高约+53~+63m,正在剥离表层土。

随着矿坑向西、向北推进(原始地面标高约为+53~+63m),西北开挖+54m平台,拓宽+40m平台,开挖后的陡坎上一条厚5~8m的灰绿色条带土显露,产状约为180°∠20°,宽度>40m,尖灭于+40m西部平台的中段,向南延伸至+24m平台与+40m平台之间的陡坎。

+40m平台内侧坡脚局部积水,触手清凉,灰绿色粉砂质粘土层以下约10~15cm,褐黄色粉细砂出露,两层之间的薄夹层为褐黄色粘土,具隔水作用。

另一套具隔水作用的地层上覆于湖积灰绿色粉砂质粘土之上,为硬塑状粘土,褐黄色,厚8~10m,为当地俗称的金刚泥。

中更新统砂砾石层厚约3~5m,与下覆灰岩风化带直接接触。

+40m平台挖除砂层及薄全风化壳后,石芽出露;+54m平台剥离表层粘性土后石芽出露。

根据地形地貌、地面调查成果、物探成果,结合古河道沉积层产状特征,可以得出以下推论:1、古河道的流向由北向南,途径雷公庙附近木鱼山、谭家岗O1y灰岩区,河床向南倾斜,倾角约10~15°,雷公庙镇的O1y区宛如伸入古河道中的一个半岛。

木鱼山为古地貌的分界线,以北为灰岩残丘坡地,往南为冲湖积平原。

2、古河道后期,在谭家岗遗留一湖汊,故沉积灰绿色粉砂质粘土。

3、古河道占据了矿区西部宽约180m的范围,面积约占矿区面积的2/5。

往北延伸至谢花函冲沟,往南漫过木鱼山抵达尹家坪村、中湖村。

到此为止,古河道已展露其真容,细细描摹着这些记录了各个天良时代、各类天良环境差异明显的地层,不禁让人发出“沧海桑田”“斗转星移”之感叹。

(吴苗) 。

返回列表